• 注册
  • 登录
  • 招商
  • 剪纸艺术的丰富内涵
    作者:admin    发布于:2024-09-30    文字:【】【】【

      

      剪纸,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民俗生活中创造、流传、积累、享用的民间美术形式,历史悠久,内涵深厚,形式多样。近年来,在振兴传统工艺的热潮中,剪纸艺术蓬勃发展,各地竞相举办有关展览、出版书籍、开设课程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这门传统艺术。与此同时,剪纸艺术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时代课题——如何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

      从生活中汲取养分,是剪纸艺术茁壮成长的秘诀。剪纸来自民间,一纸一剪刀,真实记录着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理想愿望。如窗花、炕围花、墙花、礼品花、服饰花等,表达着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人们在创作剪纸时,不为凸显作品的贵重珍奇,也不为炫耀高超技艺,只是将其当作生活的一部分。这样的态度,赋予民间剪纸天真质朴的艺术品格,也成为其创新的根基。

      当下,在剪纸创新过程中,深入体会剪纸艺术的丰富内涵——对民俗生活的理解、对生活之美的追求、对思想情感的寄托,有助于剪纸创作者传承好这门艺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许多创作者拿起剪刀围绕现实生活展开创作,以作品传递温暖人心的力量,令人感动。为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不少创作者聚焦红色题材,推出一批剪纸新作。还有一些创作者,将小康图景剪进作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代生活紧密相连。这些都激发了剪纸艺术的生长活力。

      以意构象、以象寓意,赋予民间剪纸艺术独特魅力。中国是剪纸艺术的故乡,不少国外剪纸都与我国剪纸有着密切的渊源和联系。作为情感表达的载体,中国传统民间剪纸是意象造型艺术,它既不同于写实的具象剪纸造型艺术,也区别于现代派剪纸造型艺术。它不受比例、透视、时空的限制,多采用镂空、简括、夸张、拼连等造型方法,以及象征、谐音、拟人等表现手法来创作。独树一帜的语言特征,成为我国民间剪纸的重要“基因”。带着这种“基因”,剪纸艺术在大江南北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域面貌,在题材、内容、风格等方面有了进一步拓展。如今,许多地方深入挖掘、利用本地民间剪纸特色资源,成立剪纸艺术合作社,不仅使这门传统工艺“活”起来,还帮助百姓脱贫致富,带动了地方文化和经济发展,走出一条非遗保护与传承新路径。

      剪纸艺术的创新发展,离不开校园、家庭与社会美育。近年来,文旅部、中国文联等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对剪纸艺术进校园、进社区的教育扶持,不少大中小学、幼儿园、青少年宫等开设了剪纸等非遗技艺课,有些老年大学也办起了剪纸培训班……如火如荼的剪纸艺术教育,正让更多人参与到保护与传承剪纸艺术中去。

      随着时代发展,剪纸在审美领域得到广泛运用,走入当代生活。在包装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等方面,设计者充分运用剪纸元素,搭起剪纸艺术与现代生活之间的桥梁。地铁站、机场等公共空间中的剪纸艺术,以新面貌向人们展现着城乡文化。文创产品、生活用品、旅游纪念品上的剪纸艺术,则满足了人们将传统文化之美带回家的精神需求。特别是一些以新形式呈现新内容的现代剪纸动画,吸引不少年轻人关注,获得广泛传播。充分用好新平台、新媒介,在保留传统基因的同时,不断更新剪纸艺术的内容与形式,有助于“剪”出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当前,剪纸艺术正通过不同方式“热”起来,但也面临一些新挑战。比如,有的创作者为了创新,一味模仿国外绘画化、机器化、商品化的剪纸,只追求形式上的现代性和新鲜劲;有的教育机构缺乏民间剪纸正规专业教材,相关教师专业素养参差不齐;有些地方在推动剪纸艺术走产业化道路时,把经济效益置于社会效益之前,难以保障剪纸的艺术水平……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积极正视、冷静思考,在创作实践中立足传统,探索解决之道,剪出纸间新意。

      于传统中探索总结剪纸艺术规律、思想内涵,立足现代生活进行守正创新,是值得剪纸创作者不断追求的方向和目标。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上一篇:13-18世纪的意大利部分绘画作品︱艺术名画
    下一篇: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抓住产品质量这个“牛鼻子”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9-2025 三牛注册登录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